
大陸這邊的校園徵才季節從十月就開始了,相較於台灣一般都在三、四月,這裡早了將近半年,我也切身在這感受到就業情勢跟去年的差別。以我們班來說,大家都希望進投資銀行,其次是基金和證券公司,少數人會進管理顧問(管顧是很多人不願意進的行業,沒想到吧!因為同樣是高工時的職業,薪水卻沒有投資銀行等金融業高,也沒有金融業讓人讓人垂涎的分紅)、商業銀行、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。去年的就業狀況也跟大家的意願差不多,很多人進入了投資銀行,第一年薪水加分紅就領了將近200萬人民幣,可以在北京買房子了。以時程來看,大多數人在暑期實習後就直接拿到公司的offer,幾乎全班都在12月前找到工作,然後愜意的用碩二下把論文慢慢寫完。
今年的狀況真的截然不同。去外資投銀暑期實習的每個人都非常優秀,但是實習之後,只有不到五個人拿到offer。很多人實習期間公司的feedback都很好,但是offer就是發不下來,不然就是本來說會發,結果人事忽然凍結了。於是,在十月十一月的徵才季節,大家開始卯足全力投履歷。原本看都看不上的管顧,現在一堆人去面試,甚至連商業銀行、會計師事務所、快速消費品都得去試試看(我個人覺得這些工作都很優秀)。兩個月過去了,結果我們班拿到offer的人還是不到一半,於是有些人開始考慮繼續念博士了,有些開始考慮延畢,很多人本來下學期安排了交換學生,現在也都不敢去了,留下來把工作確定了再說吧。
上面是我們班的狀況,但是其他的學生怎麼樣呢?原本中國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平均是2000元人民幣,碩士差不多3000-4000元,但是現在碩士已經把期望起薪調整到1500元了還是找不到工作。我們班上屆找工作的優秀成績受到媒體專文報導,工作的能力受到普遍的肯定,但是今年卻變成這樣的狀況,可想而知其他的畢業生也不會好到哪裡去。
台灣的工作機會本來就比中國大陸少,很多外商在台灣都也沒有設點,明年三月要開始的台灣校園徵才會是什麼狀況我也還不知道,但是對好工作的競爭程度可想而知。有句話說的不錯:「沒有不景氣,只有不爭氣」,我們這群畢業生對抗不景氣的方法恐怕就是把自己準備好、包裝好,成為最優秀的candidate,那麼即使工作少,但是最優秀的那幾個人還是可以找到好工作的,就像我們班那幾個還是進了投資銀行的一樣。
1 意見 :
毛戎戎加油啊~~
張貼留言